正文

月季扦插過程問題解析

很多花友都自己做過月季扦插的嘗試,但是在 月季扦插過程中都有一些疑問,都是關乎植物生長的基本常識,今天小編在這里給大家分享下: 為什么扦插的月季先出芽后出根。 扦插枝萌芽是由枝條內帶的營養(yǎng)促成的,與根無關。嫩芽會產生生長激素(吲哚乙酸),向下傳遞到底部,誘發(fā)底部傷口愈合并生根,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枝條營養(yǎng)有限,制造的激素也不多,前期的萌芽和生長激素幾乎耗盡了所有資源,往后要靠新出的葉子通過光合作用制造能量,小苗不能動,因為光合作用時需要的水份只能靠與底部泥土的緊密接觸而交換得到。這種情況大家叫“假活”,只有根長出,并出現第二次萌芽時,這才叫真活。 是故大家挑選枝條時應該選擇較壯實飽滿的枝干,過嫩的枝條由于營養(yǎng)累積不足和含水份太多,易受感染或脫水而掛掉,而過老的枝條已經完全木質化,芽失去活性,也不容易成活。 什么程度可以移植? 扦插苗出芽后會停止生長很長時間,甚至1-2個月之久,不要施肥,但每周可以噴點稀薄的葉面肥營養(yǎng)它一下。當第二次萌芽時,表明根已經長成。通常第二次萌芽是不會開花的,根還嫩小,不足以吸收足夠的水份和營養(yǎng)促花,所以長幾片葉子后又會再度停止生長,這時候才是移植的適合時機。移植時盡量帶土,這點大家要記住了,不帶土的話需要緩苗服盤一段時間才能正常生長。 環(huán)剝法(圈皮)為什么成活率較高? 枝條的結構主要分內部木質和外皮兩大部份,水份和微量元素等由根部吸收,通過內部木質管道向上輸送,葉子通過光合作用制造的營養(yǎng)則由外皮組織向下輸送。圈皮就是截斷向下輸送營養(yǎng)的管道,讓營養(yǎng)在斷口處累積,提前愈合并產生結締組織,扦插到土里時,避過了受泥土細菌感染的風險(感染是由外皮開始的),而且營養(yǎng)充足,出芽也快。 理論上圈皮后停枝時間越長,累積的養(yǎng)份就越多,但不能無限期延長,1-3周內剪下扦插zui適合,因為植株長時間沒收到截流枝條向下輸送的養(yǎng)份時,它會認為這株干已經老化或接近死亡,不再或減少向上提供水份和其他元素,轉移到別處加速新芽的啟動,例如枝干的下半部份,所以圈皮后停枝時間不宜過長,否則得到的水份營養(yǎng)會越來越少,而光合作用和新芽啟動又大量耗損內藏的養(yǎng)分,強枝結果變成弱枝。 為什么有人圈皮后包泥? 泡泥就是 高壓繁殖法。延續(xù)上面的話題。當枝條收到根部提供的營養(yǎng)越來越少了,它必須自救,斷口處已經長出愈傷組織,只要有適合的環(huán)境,它就能生根自行吸取所需,濕潤的泥土正是適合的生根環(huán)境。所以高壓法就是樹上的“扦插”,成活率可以達到100%,缺點是繁殖數量少,時間長,適合家庭使用,不適合花場等大批量繁殖的方式。 月季扦插過程問題解析(圖1) 月季扦插過程問題解析(圖2)
聲明:月季網致力月季產業(yè),部分文字和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月季網

月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