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苗木栽植后為什么不發(fā)芽

經常會發(fā)現秋季栽植的苗木,到了春季有些苗木遲遲不發(fā)芽展葉,但苗木枝條看上去仍然是水分充足,沒有失水癥狀。這讓許多苗木栽植者或者果農很是焦急,現就此現象給大家進行原因分析如下,希望能給栽植者啟發(fā),結合自己的苗木做出相應的對策。

1、苗木受凍

由于秋季苗木栽植過晚,或經過長途運輸,在栽植之前經受低溫,造成苗木發(fā)生凍傷或根系脫水,并且栽植時沒有對根系進行必要的修剪,導致根系進入春季傷口恢復困難,新根萌發(fā)困難,苗木不能及時從土壤吸收水分而影響芽的萌發(fā)。針對這類苗木,應在栽植前做好處理。如若栽后發(fā)生發(fā)芽困難,則要及時進行起挖,進行根系修剪處理至健康部位,然后再重新栽植,并用生根劑進行促根處理。

2、定植后沒有澆灌定根水

在一些山區(qū)或者墑情較好的地方栽植,由于栽后沒有水源或人為土壤水分含量高而不進行澆灌定根水,導致根系不能與土壤緊密結合而無法吸收足夠的水分滿足萌芽,使苗木發(fā)芽困難,延遲發(fā)芽或不能發(fā)芽。針對該情況,要在溫度合適時,及時進行灌水,使苗木得到足夠的水分供應,往往能很快轉變,萌芽生長。

3、購買的低質量苗木

有些苗木是經過冬儲的苗木,在購買的時候,沒有進行甄別,購買了一些儲藏有問題的苗木進行栽植,也會導致栽后遲遲不發(fā)芽長葉的現象。如根系霉變、苗木含水量低、冬儲發(fā)生輕微凍傷的苗木。

4、栽植過深

栽植過深,是小苗栽植常發(fā)生的一個現象。這種現象往往會造成栽后苗木呼吸作用降低,苗木生長勢下降,導致苗木發(fā)芽困難或延遲。發(fā)現栽植過深后,要及時拔除附近過厚土壤或重新抬高栽植。

5、苗圃套種不合理

在苗木栽培過程中,由于早期苗木較小,為了合理利用土地,常常會進行套種栽培。對于小苗栽植過大的苗木或栽植過密的作物,往往造成光線不好或空氣流通性變差,導致苗木栽后萌芽困難。針對該現象,應及時挪除高大苗木或對栽植過密的農作物進行拔除。

6、起壟栽培

部分苗圃地栽植苗木,很多時候是栽植在壟上,而有時起壟不標準,起壟過窄,導致根部土壤太少,甚至根系裸露、水分不足,也會造成萌芽困難。應及時進行加寬壟面。

7、倒春寒影響

有些年份,由于春季發(fā)生倒春寒,造成部分苗木受凍,導致發(fā)芽遲緩。這類苗木一般要進行修剪

處理,嚴重時要進行苗木更換。

8、弱苗

有些苗木本身就弱,自身營養(yǎng)儲備較少,這類苗木也會發(fā)芽比較遲緩。這類苗木可以進行二次定干,降低高度,有助于促進發(fā)芽。

9、枝干發(fā)生病變

有些苗木,容易發(fā)生枝干潰瘍病或腐爛病,導致枝干病變,發(fā)芽困難或死亡。如海棠、蘋果等苗木,很容易發(fā)生病變,應對苗木進行提前噴施殺菌劑消毒處理。

聲明:月季網致力月季產業(yè),部分文字和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月季網

月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