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廠化育苗基地包括播種車間、催芽室、育苗溫室、嫁接車間和包裝車間等。
播種車間完成基質裝盤、播種、覆土、澆水等;催芽室進行催芽;育苗溫室進行幼苗管理等;嫁接車間完成幼苗嫁接;包裝車間完成售前包裝。
育苗企業(yè)可根據(jù)育苗種類、管理模式、銷售渠道等進行規(guī)劃。
基礎條件
綜合考慮灌溉水質、勞動力及交通條件等。優(yōu)良的水質是培育壯苗的基礎,灌溉水pH值在6.8~7.0,EC值不超過1.0mS/cm;集約化育苗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yè),尤其是嫁接育苗需要的勞動力更多,因此育苗基地周邊要人工充足;商品苗培育達到要求后需及時運出,因此育苗基地的位置要方便運輸。
地理位置育苗基地要與蔬菜種植區(qū)有合理的間隔,若遠離蔬菜種植區(qū),會增加商品苗銷售運輸、售后服務、供求雙方信息交流等交流成本;若緊鄰蔬菜種植區(qū),會增加病蟲害危害的概率。育苗基地距離大型種植基地10公里左右,200公里(3~5小時車程)半徑內銷售量占年出苗量的90%以上為宜。
可擴展性和適宜度
育苗基地的初始設計要考慮將來的規(guī)模擴張,留下擴張的空間。一是規(guī)模適度,循序漸進:根據(jù)生產需求和銷售情況,育苗規(guī)模應由小到大,設備配置逐步完善。避免在育苗初始技術水平不高、市場信息不全的情況下貪大求快,一次性投資過大,生產過程中設備未能高效利用,造成設備閑置和資金積壓。二是節(jié)能高效:應根據(jù)育苗時間和育苗種類,不同類型的育苗設施相配套。冬季和早春育苗以日光溫室為主,春季、夏季和秋季采用塑料大棚和連棟塑料大棚。
總體布局
科學布局的育苗基地,可以縮短員工往返工作區(qū)域和物料搬運的距離,便于業(yè)務接洽,樹立良好的育苗基地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