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衡故里---南陽市石橋鎮(zhèn)月季節(jié)采風詩六首
其一·月季園
西鄂玫瑰獨醉人,一花占盡四時春。
紅霞白雪驚平子,紫綺紅綃動洛神。
且折數(shù)枝回故里,常教萬客憶良臣。
辟邪天祿隨風舞,笑看南都處處新。
---1.西鄂,黃帝兒子姤姓后裔鄂部落封地,后設西鄂縣,今南陽市石橋鎮(zhèn)(南陽四大名鎮(zhèn)之一)附近,是南陽通往洛陽的必經(jīng)之處,是東漢開國大將陳俊、朱佑(二十八宿之二)和蜀郡太守張堪(張衡祖父)、王子稚的家鄉(xiāng),也是東周王子姬朝攜周典定居之地。昨日(4月20日),應邀出席了該鎮(zhèn)舉辦的第二屆月季花節(jié),作詩以記之。2.平子,是張衡的字。3.辟邪(pi,ye)、天祿:漢代石刻神獸。4.南都,即南陽。
其二·石埠頭
夾岸長街石埠頭,鳴蛙飛雁幾春秋。
誰家新婦淘新米,何處賈商搬谷綢。
主薄登階詩漢墓,青蓮弄水系蘭舟。
可憐苔跡連村野,不見垂楊拂激流。
---5.石埠頭,位于鎮(zhèn)北寨門外麥河岸邊,向東少許可抵白河,是舊時重要的碼頭,今已廢棄。6.主薄句,指駱賓王的詩《過張平子墓》。7.青蓮句,李白曾作六首吟詠南陽的詩。
其三·鄂城寺石獅
古寺門前雙石獅,千年風雨已靈知。
花叢化蝶百般舞,盛會登臺萬里馳。
擊鼓搖旗迎遠客,含香凝露展仙姿。
醉聽西鄂大調(diào)曲,科圣故鄉(xiāng)逢好時。
---8.鄂城寺,位于張衡墓東側,始建于晉,至今仍存隋代磚塔和宋代石獅。
其四·古街漢槐
龍骨仙姿結漢槐,紫霞香影翳長街。
金戈鐵馬洛陽道,玉卮銅渾白水涯。
復撥琴弦臨劇社,輕搖蒲扇斗棋牌。
春風化雨報花信,古鎮(zhèn)滄桑今更佳。
---9.玉卮,石橋鎮(zhèn)南獨山產(chǎn)名玉。銅渾,指張衡造的渾天儀。
其五·田漢茶社
追憶長街五十年,壽昌造訪醉琴弦。
風清月白華燈上,豆架瓜棚古樹前。
馬踏連營蹄切切,瀑溶幽谷水潺潺。
閑暇群眾自娛樂,瑰寶瀕危日日憐。
---10.田漢茶社,是石橋鎮(zhèn)文化站民間曲藝研究團體,因1956年文化部副部長田漢先生視察該社的南陽大調(diào)曲而得名。南陽大調(diào)曲,源于宋、元宮廷,發(fā)展于民間,雅俗共賞,是河南曲劇的姊妹藝術。11.壽昌,田漢的原名。
其六·麥仁店傳說
追兵急遁正倉惶,饑渴難捱勒馬韁。
泉涌蛟龍扳倒井,婦貽陶罐麥仁湯。
漢家外戚懸宛市,光武中興居廟堂。
身在福中不知福,佳肴哪有野羹香。
12.---見百度·扳倒井與麥仁店的傳說,此傳說在南陽流傳甚廣,說法大同小異,發(fā)生地也不盡一致,散見于市區(qū)附近幾個縣中。主要是講劉秀被王莽軍隊追殺途中,饑渴時扳倒水井喝水,老婦贈與麥仁湯的故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