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藥材丹參種植管理技術要點

中藥材種植歷史悠久,近年來種植面積保持穩(wěn)定增長。為進一步規(guī)范丹參生產(chǎn)管理,提升種植效益,現(xiàn)整理丹參種植技術要點如下:

一、選地和整地

選擇向陽、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的砂質(zhì)土壤栽培,土壤過粘,通氣和排水不良,常引起爛根。每畝施有機肥400~600kg,硫酸鉀復合肥(15-15-15)50~75kg作基肥,整平、起壟,壟寬35-40cm,壟高25cm。四周開好排水溝,已便排水。

二、栽培方法

1、選種與育苗。選取充實飽滿,發(fā)芽率為90%以上的優(yōu)良丹參種子于當年6月底或7月初播種,每畝播種量為4~5kg,摻2~3倍體積細沙拌勻,均勻播種在苗床上,覆土0.5cm,壓實,覆蓋麥草或遮陽網(wǎng)等,以不露土為宜;澆透水,保持土壤濕度,促進種子發(fā)芽。

2、移栽。丹參栽苗成活率較高,容易達到苗全、苗旺、苗壯,產(chǎn)量高且穩(wěn)。春栽于每年3~4月,秋栽于當年10月下旬進行。移栽時在壟面開穴,按照大行距55~60cm,小行距35~45cm,株距15~20cm,每畝約栽12000~14000株左右,栽植深度以種苗原自然生長深度為準,培土、微露心芽即可,栽后澆透定根水。

3、繁殖。秋季收獲時,留出適量種根地塊,于翌年3~4月間起挖,選擇直徑為0.7~1cm,健壯、無病蟲害、皮色紅的根作種根,取新生根條中、上段萌發(fā)能力強的部分,好的根條掰成約5cm長的段斜放,覆土約3cm厚,每畝用種根約50kg。

三、田間管理

1、中耕除草。一般中耕除草3次,第壹次在返青時或苗高約6~8cm時進行,第壹次中耕除草,中耕要淺,避免傷根;第2次在6月份進行;第3次除草在7、8月進行。封壟后不便再行中耕除草。

2、追肥。以施基肥為主,如基肥不足,可結合中耕除草追肥。每畝追施硫酸鉀復合肥(15-15-15)15kg左右。

3、排灌雨季注意排水防澇。積水影響丹參根的生長,降低產(chǎn)量、品質(zhì),甚至爛根死苗。

4、丹參在開花期除準備收獲種子的植株外,必須分次將花序摘除,以利根部生長。

聲明:月季網(wǎng)致力月季產(chǎn)業(yè),部分文字和圖片來源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

月季網(wǎng)

月季網(wǎng)